管理是美國人整理出來的,美國曾經是“管理”的最大輸出國。然而,日本在管理上卻比美國還成功,為什么?因為日本人除了管理哲學以外,還十分重視經營理念。
中國人認為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。做人就是如何搞好人際關系,做事就是如何提高工作績效,搞好人際關系、提高工作績效就是管理。只會做人,不會做事,是一團和氣,是和稀泥,管理上等于零。相反,只會做事,不會做人,常常得罪人,他的管理也等于零。因此,要先會做人,然后會做事,這就是管理。而管理哲學,就是反省自己的管理經驗。
上升到制度的層面,彼此的看法就不一樣了,制度一定下來,就會有人贊成,有人反對。上升到哲學文化的層面(即思想層面),那就更是見仁見智,爭論不休了。因此,觀念會影響人們的行為。
美國人主張多數超越少數
美國人解決問題的規則是:少數服從多數。美國人常采用舉手表決的方法,美國人稱之為“用拳頭代替打破人頭”。今天多數人贊成這條法律,這條法律就成立;明天多數人不贊成這條法律了,這條法律就被廢除。美國的管理是“劃龍舟式”的管理,“劃手”背向前方,一定要步調一致,聽從指揮、放棄個人的念頭,嚴格遵守“少數人服從多數人”的信條。凡是缺乏效率、跟不上多數的人就要被淘汰。但是,論道理,有時多數人的看法不一定對,少數人的看法也不一定不對。近代西方人漸漸發覺:有時也不能完全服從多數,主張要尊重少數。
日本人倡導多數協調少數
一千多年來,日本人被訓練得能夠全員一致,采取同樣的行動,所以獨裁者強有力的發號施令沒有必要。日本的管理采取“抬神轎式”的管理。抬神轎時沒有人指揮,抬轎的人有高有矮,有人用力,有人不用力,有人搖搖晃晃,增加了阻力,但是被抬的神并不發號施令。然而搖晃的結果,則是每個神轎都平安到達目的地。日本人心里有話就講出來,而且對自己的同胞很親切,并樂于幫忙,不喜歡以多數來壓倒少數,使少數人受到傷害。
事實上,日本人警惕性很高,他們不愿意讓自己變成少數。他們會服從前輩的指示,照著大家的做法去做,如果有爭執,只要提出一個全體目標,就很容易協調,所以雖然平日有派系,但一旦對外或遇到重大事件,便會很快取得一致的行動。
文章相關課程:
電話咨詢:13911249815 李老師
2020-12-25
2020-12-25
2020-12-25
2020-12-25
2020-12-25
2020-12-24
2020-12-24
2020-12-24
2020-12-24
2020-12-24
2020-12-22
2020-12-22